- 註冊時間
- 2012-1-6
- 積分
- 8438
- 精華
- 0
- 帖子
- 1525
- 閱讀權限
- 100
- 最後登錄
- 2024-10-15
- UID
- 5
- 帖子
- 1525
- 主題
- 739
- 記錄
- 1
- 分享
- 0
- 日誌
- 213
- 閱讀權限
- 100
- 最後登錄
- 2024-10-15
- 在線時間
- 2326 小時
|
新鄉重夫_零缺陷品質控制 - 根源檢驗與防錯系統:第 4 章 我的零缺點品質控制之路
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8-8-11 09:44 編輯
4.1 原始階段:舊方法(判斷檢驗)
有很多人告訴過我,過程檢驗就是拿產品與標準對比,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踢除不良品。因為全檢需要太多的人力、物力,所以抽樣檢驗應運而生。我認為,任何由人來完成的工作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良率,所以我們在工作中應打起十二分精神,防止生產出不良品。同時,我還粗略地認為,提高檢驗的嚴格程度,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率。簡而言之,我以前認為,判斷檢驗是世上唯一的檢驗方法。
4.2 階段 1:初遇統計品質控制 (SQC)
1951 年,當時我主管日本管理協會的教學工作。一位來自 Nippon 電子公司的 A 先生來拜訪我,問我是否聽說過品質控制。我回答說,我所理解的品質控制指的是致力於檢驗產品,提高產品的品質,直到消除不良品。這位 A 先生說:「這種解釋不夠完全,如果不使用統計學,就不能稱為品質控制。」然後他向我解釋美國式的統計品質控制方法,給我講解了實驗設計法,如何確定顯著性差異、魚骨圖、直方圖,以及用於資訊檢驗的控制圖。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,我還聽他解釋了諸如標準極限、控制極限、控制圖、3 SD 控制極限分類,可以確定某一情況是否正常,這是真正革新性的方法.以統計理論為基礎的各種檢驗法,徹底地革新了我的想法,在我看來,實驗設計和差異顯著性檢定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。A 先生告訴我,他對以統計理論為基礎的抽樣檢驗有十足的信心,在這一系統裡,原本緊緊依靠直覺的抽驗獲得了科學的、有統計數據支持的依據。
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,我堅信採用統計的品質控制系統,是品質控制的終極方法,資訊檢驗是提高產品品質的革命性控制系統,而歸納統計學是為為合理的方法。為推廣統計品質控制,我邀請 Eisaburo Nishibori 博士到日本管理協會授課,自己也一頭埋進了對統計品質空的研究中。
4.3 階段 2:邂逅防錯
1961 年,所參觀了位於 Nagoya 的 Yamada 電子公司。那裡的工廠經理講了這樣一件事。
「我們有一道工序是組裝構造相當簡單的按鈕裝置,組裝完畢再把它們送到母公司,位於 Kyushu 的松下電工。該裝置有兩個按鈕,一個開、一個關,每個按鈕下面,都必須嵌入一個小彈簧。但在每 4 個按鈕裡,就有 1 個會被工人忘記裝彈簧。只要母公司發現有一個開關漏裝彈簧,我們就得派一個檢驗員,大老遠跑去 Kyushu 檢驗送過去的每一個開關。遮樣麻煩多多,每次出現這種情況,我們就告訴工人務必要細心,情況就會暫時好轉。單沒過幾天,同樣的事情又會發生,這樣拖來拖去,就成了痼疾。每次出現這樣的錯誤,母公司就會對我們大發雷霆,以至於最近我不得不親自趕往 Kyushu 道歉。有沒有什麼辦法能避免出現種種錯呢?」
我馬上去工作巷場觀察開關的組裝。那的確是極其簡單的操作,先放入兩根彈簧,再裝入按鈕即可。不過我親眼看到一個工人再裝入按鈕之前就忘了放彈簧。生產主管也看到了,他劈頭蓋臉第把這個工人狠罵了一頓,要她把這個開關拆開重裝。我想了一下,然後問生產部門的老大 Y 先生:「健忘是什麼意思?」
Y 先生看上去有些迷惑的樣子,她回答:「健忘意思就是 -- 呃 --,就是健忘,對不對?」
我讓他進一步解釋一下,他無從説取,沒辦法只好裝起了啞巴。稍等了一會兒,他告訴他健忘分兩種:「第一種就是簡單地忘了某是,因為人都不是完美的,在少數情況下總是會忘記事情。但這並不是故意去忘記,只是偶而會無意識地望記做某事。在你的一生中,難道就沒有忘記過什麼事情嗎?」我問 Y 先生。「當然有,」他回達,「我經常忘事。我老婆經常拿這事狠狠地說我。」我心裡在低估:「可能每次你老婆責怪你忘事,你就會和你老婆說:老婆大人,人都會犯這種錯誤,我們廠裡的工人,連一個彈簧都會忘記裝,我這樣已經算很優秀的了。我接者說:「另一種遺忘,是忘記自己已經忘記了。我們都有過這種經歷。這也是我們帶著記事本的原因。要是人和上帝依樣無所不能,能記住所有事情的話,那就不需記事本了。我去打高爾夫的時候,我把自己要帶的東西先寫在記事本上。出發前,我先憑記憶裝備需要帶的東西,然後與記事本相對比,有時就會發現自己忘記裝一些東西,比如手套,我就改緊把手套找來放到包裡。這麼一來,我就能帶著所有需要的裝備去高爾夫球場了。」
「同樣的道理,不要老想著員工每一次都能無誤第裝好開關,我們應該意識到,人總是偶而會健忘。為什麼不把記事本的方法,用到裝配開裝的操作中去呢?」
我建議他們採取以下幾點措施(如圖 4-1):
- 準備好一個小碟子,每裝配一個開關裝置前,從零件和中取出兩個彈簧放在碟子裡。
- 然後開始組裝開關,放入彈簧,裝入按鈕。
如果組裝後還有彈簧留在碟子裡,作業員就會意識到漏裝彈簧了,在拆開重裝這個開關即可。
圖 4-1:確保彈簧的裝入
這樣做了以後,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漏裝彈簧的現象。母公司也沒有因此再投訴過。在改善前,每次裝配,彈簧都是從裝有成百上千個彈簧的零件和中取出來的,無法知道是否已經裝上了彈簧。經過這樣的改善,就能看出彈簧有沒有被漏裝,從而解決了忘裝彈簧的問題。
4.4 階段 3:接觸連續檢驗和自我檢驗
4.5 階段 4:抽檢除可以使檢驗過程更理性外,別無他用
1964 年,松下電工旗下電視機事業部總部的管理總監 Tokizane 先生告訴我,他希望松下生產的電視機沒有一個是不良的。他說:「我這麼要求是因為一個顧客一般只買一台電視機,如果他買的電視機有缺點,他可能會認為所有的松下電視機都很糟糕。我不希望看到有一台電視機出現缺點,所以我幾乎每天都待在工廠裡盯著工人們。」
我回德說我認為他的觀點是合理的,但霎那間我有一些關於抽樣檢驗的想法:不管抽樣檢驗事多麼科學,但出現一定機率的不良品是不可避免的事情,不管是 10,000 台電視機中有一台不良,還是 100,000 台中有一台不良。
但是現在 Tokizane 先生卻說他不允許出現任何不良品,不管是 10,000 台,還是 100,000 台,一個不良都不能出現。基於歸納統計學的抽樣檢驗與 Tokizane 先生一個不良品都不允許出現的想法產生了矛盾。
從 Osaka 回家的火車上,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決這個矛盾。火車快開到東經的近郊時,我的腦海裡靈光一現:以統計學為基礎的抽樣檢驗只能讓檢驗方法更加合理,但它不能使產品的良莠更加合理。換言之,抽樣檢驗只是提供了一種合理的檢驗方法,但這並不代表抽樣檢驗是缺一不可的檢驗方法。
我漸漸體會到全檢的好處,要想更嚴格地控制品質,就必須使用全檢而非抽檢。人們之所以使用抽檢方法,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全檢要花費許多的精力和成本。而防錯法既可以達到全檢的目的,花費也不多,為何不使用防錯一類的方法來檢驗產品呢?相通了這一點,使我真正把自己對抽樣檢驗和歸納統計學的迷信中解放出來。
4.6 階段 5:根源檢驗
從那以後,我一直在研究全檢,如何縮短回饋資訊的時間,以及提高採取行動的速度。我的思路從來沒有走出資訊檢驗的圈子,我挖盡腦汁想減少缺點,但我沒有想過要從根本原因上消滅不良品。我明白合理地使用防錯裝置,能夠把缺點降至零,那麼能不能找到一種檢驗方法,也能完全消除缺點呢?這時我恍然大悟:為什麼不對缺點的源頭進行檢驗呢?於是,在 1967 年前後,我提出了根源檢驗的概念。根源檢驗的原理是:缺點的發生,都是因為某些條件或操作引起的,尋找到這些根源,就有可能完全消除缺點。工人總會犯錯誤,而缺點正是忽略這些錯誤的結果。如果能提前發現並消除這些錯誤,就不會導致不良品的出現。我開始四處推薦根源檢驗法,並且在實際運用中,使用了大量的防錯系統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1971 年,作為日本管理協會的第一批海外研究團的團員,我訪問了歐洲的許多工廠。我們參觀了 Wotan 工廠,位於西德 Dussedorf 城的一家模具製造商。參觀結束後,安排了段提問時間,我們團裡的活躍分子,M 彈簧公司的 K 先生,站起來問 Wotan 的代表,他們是否進行了品質控制。
「當然有。」製造不·的主管回答。
「但在參觀你們工廠的過程中,我沒有看到一張控制圖。」K 先生緊追不捨。
「控制圖?那是什麼東西?」
K 先生於是就開始解釋控制圖,Wotan 的代表們則靜靜哋聽者.當 K 先生解釋完後,Wotan 的總裁說:「控制圖的確是的非長好的想法,但你不覺得他的出發點錯誤的嗎?」
K 先生火冒三丈:「出發點就錯了?你什麼意思?」
Wotan 的代表解釋道:「控制圖是在不良品出現之後才會使用,我們覺得正確的品質控制法,應該在不良品出現之前就能採取行動避免其產生。」
4.7 階段 6:連續 30 天實現零缺點生產的驕人成績
1977 年,我聽說松下電子洗衣機事業部的 Shizuoka 工廠,有一條由 23 位員工進行操作的排水管組裝線成功實現了連續 30 天零缺點生產的紀錄。我急忙趕往 Shizuoka,我看到在工廠前任領導 Muneo 先生對現場工作的領導下,以及工廠所有員工在現任經理 Izumi 先生的指導下,眾志成城,發揮集體的智慧,員工出謀劃策,設計出了既高效有經濟的防錯裝置,再通過綜合使用根源檢驗、自檢、和連續檢驗,終於實現了零缺點的目標。
如果不是親眼看到松下電子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,打死我也不會相信有 23 為員工操作,每個裝配 30,000 個零件單元的排水管組裝線,能創造連續 30 天零缺點生產的紀錄。這一紀錄讓我深受震撼,也給了我巨大的鼓舞和信心,它使我相信,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,合適的方法,傑出的領導,再加上所有員工的熱情參與,就能實現人們原以為不可能達到的目標。
松下電子洗衣機事業部的 Shizuoka 工廠精益求精,繼續將零缺點的紀錄延長到 6 個月,我可以打包票,只要努力,許多工廠同樣也可以實現連續 30 天零缺點生產的目標。事實也是如此,越來越多的工廠也開始實現一個月,甚至連續幾個月的零缺點生產。我有時感嘆,要是還按老法子,使用以統計學為基礎的統計品質控制,要取得這樣的成功是多麼地困難啊。
4.8 階段 7:零缺點品質控制系統的基本原理
零缺點品質控制系統建立在以下基本原理上:
- 利用根源檢驗,即通過預防缺點的檢驗來完全消除缺點。這意味著不是在缺點產生後才去處理,而是在缺點的萌芽階段就採取對應行動。
- 總是使用全檢而不是抽樣檢驗。
- 當異常出現後,勁量縮短採取改正行動的時間。
- 工人不可能完全不犯錯誤,承認人類固有的缺點,配備有效的防錯裝置。
防錯裝置作為控制的一個環節,必須有效地影響著生產操作。
4.9 對歸納統計學的看法
我在 1951 年第一次聽說歸納統計學時,我深信它是最好的方法,這一信就是 26 年,直到 1976 年我才完全從對統計學的迷信中解放出來。
客觀地講,我對統計學有以下幾點看法:
- 統計學仍然是一種相信優秀的方法。
- 在規劃階段積極地運用統計學尤其有效。
- 但統計學在控制和執行階段並不總是有效的。事實上,過多的使用統計學會使管理過程變得繁冗。
- 統計品質控制系統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具有很強大的資訊檢驗能力,將這一功能發揮到極致尤其重要。
- 統計數據為制定決策提供了相當合理的一句,但這並不表示它就是達到目標的合理方式。
|
|